设为首页 | 网页收藏 | 联系我们

您当前位置: 主页 > 政务动态 > 公路要闻 > >> 正文

初心不改养好路 使命不怠保畅通

发布时间:2019-01-02 11:13 来源:孝感市公路管理局 作者:刘辉庭 李旭星 阅读次数: 【字体:

 
——孝感公路建设四十年发展纪实
        孝感,得名于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的传说,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地级市;地处鄂东北,北枕大别山,与河南搭界,西南依傍汉江,东南紧邻武汉,素有湖北省“北大门”之称。
      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40年来,孝感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孝文化名城焕发出磅礴生机,国省干线宽阔平坦、便捷畅通,桥梁纵横交错、四通八达。国道、省道、县乡道,道道相连;城乡发展路、脱贫致富路、生态文明路,路路相融……
 
砥砺奋进 公路建设连线成网
        回望来路,孝感境内国省道改造提升的步伐从未中断,干线公路建设投资不断加大,建设高潮一轮接着一轮,从而实现了道路技术等级的大幅度提升和路容面貌的根本性改善。
        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,全市公路建设主要历经了“缓解”与“改观”两个时期。从1979年起,公路建设围绕改革开放速度加快,依据“养、改、建”并举的方针,实行国家投资、地方集资和民工建勤相结合的办法兴建改建公路。1979年湖北省政府批准改扩建汉孟公路(现316国道),总投资6782万元,从1980年12月开始分段实施,至1991年全部完工。1985年,交通部确定107国道为承担公铁分流的重点建设项目,湖北省政府将此线改建作为“七五”重点项目之一。1987年破土动工,1990年9月全部完成,1992年经交通部验收为优良工程。1985年至1989年完成了汉宜线王八段改线,此段改线后,极大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,时速提高1倍。随后又相继完成了荷沙线、黄土线、蔡城线、宋长线、云应线的改建和扩建工程,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条件。
        1988年到2006年期间,孝感干线公路建设抢抓国家政策机遇,在全省率先推行了“贷款修路、收费还贷”的滚动发展模式。从1992年贷款2821万元对孝感张公堤至河口大桥20.56公里路段进行水泥路面改造后,又相继对107、316国道孝感境段,省道汉宜线、荷沙线、云应线、宋应线、安京线、孝天线孝感境段进行了二级路面改造,新铺县乡油路1500多公里,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,97%的乡镇村通了公路,公路技术等级和路网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,通过渡(口)改桥(梁),全市“断头路”全部消失。2008年4月30日24时,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相关文件规定,全市5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平稳撤站,国省道二级以下公路“贷款修路、收费还贷”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。
        2007年至2017年期间,按照“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”干线公路建设投资模式,围绕“8+1”武汉城市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,主攻“干线公路网”和“农村公路网”建设主战场,孝感市开启了新一轮公路建设高潮。全市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快速增长,公路建设速度持续提速,成为孝感公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、速度最快、质量最好的发展阶段。截止2017年底,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6889.879公里,其中:国道341.154公里,省道1129.901公里,县道689.359公里,乡道2970.703公里,专用公路18.544公里,村道11740.218公里,实现了所有县(区、市)及部分重要乡镇通干线公路的目标,全面完成了“村村通”目标,等级公路比重达100%,路网密度达189公里/百平方公里。全市形成了一个以国省道为骨架,县乡道为支脉,连接城乡,贯通周边,纵横交织、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网。
 
精修细养 “畅安舒美”愿景变成现实
        上世纪70年代的公路等级较低,以土路和砂石路居多,日常养护设备十分简陋,养护全靠手工操作,那时候锄头、铁锹和簸箕就是养路三大件,养护工人劳动繁重,生活十分艰苦。“远看像要饭的,近看像卖炭的,仔细一看是公路段的。”很多人都这样调侃养护工。
        40年来,孝感公路部门秉承“建设重要,养护更重要”的理念,大力推动公路养护事业发展,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实力实现质的飞跃。全市国省道路面好路率由50%上升到目前的78%,路面技术指标PQI达到84;国省干线养护里程从671公里,发展到目前的1471公里;养护设备从手扶简单机械,发展到目前拌合机、摊铺机、压路机、清扫冲洗、路面刨铣、路面再生等各类现代化养护设备150多台套;养护技术从零起步,发展到目前取得科技创新成果6项、推广应用“四新”技术近20项。国省道通行质量和水平也逐步实现了由“走得通、走得了”向“走得好、走得舒适”的巨大跨越。
        据统计,自“十一五”以来,全市公路部门累计完成大修工程1442公里,中修工程 778公里,改造危桥240座,实施安防工程1224公里,创建“畅安舒美”示范路段330公里,建成“四位一体”养护(应急)中心8个、综合性养护管理站20个、自动交调站18个、交通厕所14个、停车区11个、服务区1个。在公路部门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下,大多数国省干线公路实现了“畅安舒美”的美好行车愿景。
        1983年,孝感公路总段正式设立路政管理科,各县(市)公路段陆续设立路政股,配备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,履行维护路产、保护路权的职责使命。自此,路政管理从无到有,从简单管理到科学管理,逐步实现了路产路权维护由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,超限治理由行业组织转变为政府主导,路政执法由注重行政管理转变为文明服务,路政基础建设由“松散薄弱”转变为“三基三化”。
        经过40年不懈努力,全市路政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,连续多次在全省案卷评查中被评为“优秀”,多次在全省作为先进典型交流工作经验。全市8个路政大队、11个路政中队、6个固定超限站执法场所“四统一”工作全部提前验收达标;实现治超省市县三级联网监控,建立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,推进非现场执法,国省干线超限率控制在3%以内;创建5个全省 “标准化路政大队”、3个全省“标准化超限检测站”。
        40年间公路安全应急能力不断加强,全市国省干线实现了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,一般灾害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的目标。2009年京珠高速公路“12·5”爆炸事故发生后,孝感公路人连夜奋战,仅38小时即恢复道路畅通,被新闻媒体誉为“孝感速度”。2016年夏季超98特大暴雨,造成全市33条/328公里国省道、46座桥梁水毁受损严重,部分路段甚至交通受阻中断,直接经济损失3.75亿元。全市公路部门万众一心,不等不靠,日夜抢修,赢得了市委、市政府、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,被市委、市政府表彰为抗洪救灾集体二等功。
 
敢为人先 大胆创新奋发图强
        1986年,316国道张翟段21.7公里建成通车,是全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;
        1992年,汉川新河大桥竣工通车,是全省第一座无桥台斜腿刚构桥;
        2001年,全长121公里的“京珠高速”孝感段建成通车,实现了孝感市高速公路零的突破;
        2010年,建成全省首个路政“监控指挥中心”;
        2013年,建成全省首批“路网监控中心”;
        2015年,建成全省唯一一个省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仓库;
        2018年,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。
        翻开《孝感公路史》,很多第一映入眼帘,见证了孝感公路事业改革发展40年的辉煌成就。这是40年来,孝感公路人发扬“敢为人先、善作善成、图强图新”精神最生动直观的诠释,也是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路长制的稳固基石。
        为使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公路事业中充分发挥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新需求,解决公路“点多、线长、面广”,管理难度大的问题,2018年2月,孝感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《关于全面推行路长制的指导意见》。路长制,是指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,统筹推进规划建设、路产保护、用地控制、维修养护、环境整治、超限治理等管理保护工作的一项制度。通过层层压实责任、凝聚管理合力、强化措施保障,将公路管养不断向规范化、精细化方向推进。
        路长制实施近一年来,孝感交通公路部门成立市级路长制工作专班,建立基础管理制度,开展综合检查督办,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路长制体系基本建立。目前,全市共设立路长制公示牌237块块,制作悬挂宣传标语83处,修复路面坑槽5.8万余平方米,修整路肩830公里,清理边沟358公里,补划标线287公里,安装更新各类公路标志牌800余块,清理非公路标志牌77块,公路空间得到了较好管控,公路“颜值”不断擦亮,切实提升了公路安全水平和整体形象,美化了城乡人居环境,良好的公路通行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。
        40年来,在 500多万孝感人民期待的目光下,孝感干线公路基本建成主城区外围半小时经济圈,主动对接和融入武汉城市圈,人民的生活半径日益扩展,社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。而今,党的十九大绘就了建设现代化中国和交通强国的宏伟蓝图,前景光明,催人奋进。顺应新时代发展,要实现交通强市目标,孝感公路人重任在肩,义不容辞,必将以坚如磐石的意志,抓铁有痕的决心,永远在路上的毅力,初心不改养好公路,使命不怠保畅通,用智慧、勤劳和汗水奋力谱写新时代孝感公路振兴发展新篇章,为孝感加快建设全省区域性增长极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新贡献!

公路建设发展迅速,路网结构日趋完善

国省干线公路路容路貌在不断发展提升

早年修路已人工作业为主

早年养护修复以人工挖补为主

机械化养护作业

依法治路锤炼队伍

较早路政日常巡查情况

S110省道天孝线路长公示牌